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贺皇太后生玄嫡孙笺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五○、《昌谷集》卷四
三朝寿母,彰甚盛于皇家;
五叶嫡孙,实挺生于朱邸。
体关宗祏,喜动宫闱
恭惟寿圣皇太后殿下德顺承尧,谋参授舜。
迨九功之惟叙,膺万福以无疆。
节届春祺,方衍后天之算;
统传正派,肇开奕世之贤。
非惟旷古之未闻,抑亦本朝之创见。
臣远拘持节,阻听催班。
本本原原,知庆流之远大;
绳绳继继,仰内治之修明。
寿圣太上皇后尊号笺 南宋 · 赵彦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九、《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中
肇新缛典,钦荐鸿名。
仰符宸极之尊,增厚坤元之载。
礼成中禁,欢动寰区(中贺。)
盖闻以天下养者,务极于推崇;
使圣人寿者,爰深于爱戴。
天心所命,人欲必从。
恭惟寿圣太上皇后殿下维德是行,以慈为宝。
有开文定,实占渭水之祥;
尚友西真,方侍瑶池之御。
扬洪辉于玉检,效灵瑞于龟图。
流周召俭勤之风,介黄老清静之福。
永同临照,燕及云来。
某久被明恩,亲逢殊庆。
莫踵及庭之贺,徒倾方岳之呼。
天申节祝香疏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五
伏以赤符题五德之期,皇业绍千龄之统。
日从北至,皆化国之长;
风自南来,共楚台之快。
盍申善祷,用扣真乘?
伏愿光尧寿圣太上皇帝陛下名高宝地千佛之经,位冠玉京群帝之首。
按八龙辔而揖金母于瑶池之上,驾五云车摩铜人霸城之东。
方期汗漫之游,又见蓬莱之请。
太皇太后遗诰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七、《后乐集》卷四
寿成惠圣慈祐太皇太后诰内外文武臣寮等:予猥以菲薄,俪极阜陵,获执妇道,以事高庙
久承宪圣慈烈之明训,亲见圣子神孙之相授,飨东朝之奉垂二十年。
皇帝遹绳祖武,仁孝弥昭。
属者就安内庭,昏定晨省,率礼无阙。
赖天眷顾,基祚方隆。
嘉与海内共底丕平,永飨至养,而春秋逾迈,疾疢乘衰。
皇帝衣不解带,忧形于色,祷祈医疗,罔不疚怀。
定命有终,莫施人力。
予年登七帙,母仪三朝,深明夜旦之常,尚何死生之憾。
皇帝宜念宗庙之重,勿过哀伤。
赖二三大臣,共为宽释。
皇帝成服三日听政,丧纪以日易月,一依旧制。
行在文武臣寮十三日而除。
百官入临,随地之宜。
道州府长吏以下,三日释服。
军民不用缟素,沿边不得举哀。
释服之后,勿禁作乐嫁娶。
应营奉等费,并以寿慈宫钱物支给。
陵寝制度,务从俭省,毋事烦劳。
馀依宪圣慈烈皇后故事施行。
故兹遗诰,想宜知悉。
乞以先臣心迹下三省集议奏 南宋 · 赵崇宪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三
若先臣心迹有一如言者所论,即今日恩典皆为冒滥,先臣复官赐谥,与臣新命,俱合追寝。
如公论果谓诬蔑,乞昭示中外,使先臣之谗谤既辨,忠节自明,而宪圣慈烈皇后拥佑之功德益显。
然后申饬官吏,改正诬史,垂万世之公。
按:《宋史》卷三九二《赵汝愚传》附《赵崇宪传》。又见《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卷一。
天基圣节贺皇太后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八、《洺水集》卷三
寿圣人,方沸八荒之颂;
介福王母,实均四表之心。
应皇家始命之时,侈慈极同天之庆(中贺。)
恭惟皇太后陛下道参元化,德合太初。
惟其功在宗祧而不居,所以燕及天心而无已。
臣日詹南极,星拱东朝
虽七秩题期,曾莫伸于虎拜;
然万龄纪录,尚益衍于鸿图。
龙井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二、《洺水集》卷一○、《名山胜概记》卷一三、康熙《钱塘县志》卷一四
余旧读秦太虚笔记,谓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自吴兴过杭还会稽龙井辨才法师以书招其入山。
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参寥道人,相与杖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
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普宁凡经佛寺十数,寂不闻人声,旁庐舍或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也。
二鼓,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潮音堂。
明日乃还。
予读其辞,想其事,甚欲一追故步者,不记几年矣。
辛巳岁立春出清辉门,经净慈寺,过白莲院,上风篁岭,谒龙祠,酌龙井,遂至辨才塔。
饭于月林,月林辨才所庐也。
主僧出范文正、东坡、栾城、参寥、辨才遗像,及坡遗辨才水墨罗汉八轴,轴皆二象,仁皇飞帛四字,与南唐草字四纸。
已而酌泉瀹茗,复汲二盎以归。
径旁佛舍,多不知名,独白莲为近,晚不暇入。
四山多怪石,如乱云,如虎豹。
下视西湖如盘,狭处仅若带。
沿路居民视昔不加密,炊烟断续相望,涧泉则㶁㶁如故。
太虚乃宵征,所不见者怪石与西湖及炊烟耳。
元丰讵今百三十七年矣,人事几变,而景物则宛然当时,可为太息。
辨才结庐,今为广福寺,一山屹然内向,故备录以告来游者。
若水、若曾、若愚侍,东家周叔向俱。
寿圣皇太后尊号笺 南宋 · 许开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四、《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中
圣膺曼寿,知太极之有初;
实著徽名,视东朝而申旧。
两宫致孝,万事均欢(中贺。)
恭惟寿圣皇太后殿下,慈宝兼三,福畴用九,当燕谋之益广,宜鸿号之载熙
文子文孙,偕饬问安之警跸;
亘今亘古,诞敷归美之形容。
臣乘障攸拘,班庭是阻,考汉家之长信,未足同时;
诵周室之思齐,兹诚并美。
隆兴元年册立皇后贺太上皇帝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六八、《华阳集》卷一二
臣某言:臣伏睹制书,恭闻今上皇帝册立皇后者。
圣神传序,道必本于正家;
柔顺居中,礼益尊于大养。
时乃钜典,浃于欢心。
臣某诚欢诚忭,顿首顿首。
臣闻首风化者,治内于闺门;
明人伦者,造端乎夫妇。
既格移风之效,复诒燕翼之谋。
徽数孔昭,熙朝创见。
恭惟光尧寿圣太上皇帝陛下储神淡漠,轸虑渊深。
念嗣圣之绍休,属长秋之虚位,聿求邦媛,载穆坤仪。
五日以朝太公,肇新中馈之助;
二南之得淑女,更懋始基之图。
臣夙荷殊恩,欣传涣号。
从鸣鸾而问膳,想闻环佩之声;
瞻黼座以称觞,阻预簪缨之列。
臣无任。
乾道元年册立皇太子贺太上皇帝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六八、《华阳集》卷一二
臣某言:臣伏睹制书,恭闻今上皇帝册立皇太子者。
大廷发册,肇基国本之安;
万乘称觞,式表家传之庆。
缛仪创见,至养弥隆。
臣某诚欢诚忭,顿首顿首。
窃以禀睿算于慈闱,正重明于上嗣,是谓两宫之兼美,诚非百代之可俦。
恭惟光尧寿圣太上皇帝陛下德冠二仪,量包众甫。
探至道于狶韦伏羲之上,阅成功于夏康周宣之时。
爱方乐于含饴,礼遂观于主鬯。
子又孙而孙又子,益知问寝之恭;
天占人而人占天,咸验卜年之永。
臣叨恩惟旧,卧疾增深。
霈泽多方,但切遭逢之幸;
班朝五日,阻陪蹈舞之趋。
臣无任。
皇后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四、《性善堂稿》卷五
问寝龙楼,方庆垂休之远;
贻谋燕翼,幸瞻遗范之存。
日月云徂,霜露且降,凡在照临之下,孰无悲慕之思?
恭以宪圣慈烈皇后,以圣明之资相助高庙,以慈爱之道启佑孝宗
太上无为,式资于明训;
曾孙出震,祗若于天心。
功在四朝,德垂万世。
而谦冲退托,宽厚慈祥,曾无倖恩之私,少累清明之政。
俄惊仙驭,忽弃人寰。
恭惟皇后履行温柔,秉心恭俭。
初嫔外邸,阴礼具修;
正位中宫,坤元允协。
迨兹追远之际,克笃无疆之思,天道且周,圣指有叙。
愿宽顾虑,少释忧劳,上慰两宫拳拳之心,下答四海颙颙之望。
庶几安谧,永底康宁。
皇后太子薨)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四、《性善堂稿》卷五
入奉坤仪,方勤至养;
荐升震位,遽用永违。
既进德以及时,何降年之不永!
宗祊所系,海县共悲(中慰。)
臣闻处常不难而处变为尤难,善始则易而善成则匪易。
处变而不忘根本之虑,善成而惟先社稷之图,虽悼前劳,终徼后福。
恭惟皇后殿下学通坟典,识究古今,德媲母周,道能子舜。
慈圣光献之赞仁祖,早定策于英皇;
宪圣慈烈之辅高宗,卒贻谋于孝庙。
载维国本,以对天心,内解圣人之忧,外慰苍生之望。
辞免召赴行在恩命状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一、《华阳集》卷一九
右,臣伏准进奏院递到尚书省劄子一道:「十一月七日三省同奉圣旨:张某可召赴行在」。
臣闻命震惊,罔知所措。
伏念臣赋材庸缪,老益无堪。
顷蒙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屡加拔擢,至参大政,空縻岁月,无补丝毫。
今巳两经致仕,待尽田里。
伏自皇帝陛下盛德龙飞,群生利见。
臣独以衰残远外,无阶一望清光。
方自怜悯,忽圣慈,垂记姓名,特赐严召。
臣可谓千载之遇,义当即日奔驰赴阙,俯伏丹墀,面述感恩戴德之私,然后退返旧庐,以卒馀日。
但以臣年逾八十,百病交攻,素苦目昏脚弱之疾,今岁增甚,视瞻行步,俱有所妨。
加以风虚痰眩,时复发作,心志凋○,筋力衰惫,虽存区区慕君之志,勉彊不前,感涕之馀,徒极惭惧。
伏望陛下俯察危诚,收还召命,俾遂安养,免于颠隮。
干冒宸严,臣无任激切战汗之至。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高宗皇帝天申节功德疏(一六)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华阳集》卷一三
成功不居,坐享无为之乐;
大德必寿,欣逢载夙之辰。
眷疏远之微踪,负恩私而莫报,唯凭善颂,少效愚衷。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陛下伏愿体道希夷,储神渊静。
扩孙谋而诒燕,开宝运之亨嘉。
万乘称觞,永尊天子之父;
千龄御辨,同符象帝之先。
高宗皇帝天申节功德疏(一七)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华阳集》卷一三
星枢纪瑞,方申过历之期;
鸾辂陈仪,肃奉称觞之礼。
事独高于旷古,欢允浃于群黎。
曾是叨恩,敢忘善颂。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陛下伏愿游神昭旷,问道崆峒。
体太极以函三,法乾元而用九。
坐观圣子,述成万世之功;
永镇皇图,安享千秋之养。
高宗皇帝天申节功德疏(一八)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华阳集》卷一三
赤符应瑞,既成复古之勋;
黄屋非心,爰享后天之算。
式逢诞节,更沥恳祈。
光尧寿圣太上皇陛下伏愿气袭堪舆,心游淡漠。
迪亨嘉于丰豫,齐久大于乾坤。
举汉帝之玉卮,益隆至养;
唐臣之金鉴,永镇丕图。
新唐书纠谬序元祐四年八月 宋 · 吴缜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三、《新唐书纠谬》卷首、《群书考索》前集卷一五、《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二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二八
史才之难尚矣,游、夏,圣门之高弟,而不能赞《春秋》一辞。
自秦汉迄今,千数百岁,若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之徒,方其著书之时,岂不欲曲尽其善而传之无穷,然终亦未免后人之诋斥。
至唐,独称刘知几能于脩史之外,毅然奋笔,自为一书,贯穿古今,讥评前载。
观其以史自命之意,殆以为古今绝伦。
及取其尝所论著而考其谬戾,则亦无异于前人。
由是言之,史才之难,岂不信哉。
必也编次事实,详略取舍,褒贬文采,莫不适当,稽诸前人而不谬,传之后世而无疑,粲然如日星之明,符节之合,使后学观之而莫敢轻议,然后可以号信史。
反是,则篇帙愈多,而讥谯愈众,天下后世何?
我宋之兴,一祖五宗,重熙累洽,尊儒敬道,储思艺文,日以崇广学校、脩纂文史为事,故名臣缀缉,不绝于时。
前朝旧史,如《唐书》洎《五代实录》,皆已修为新书,颁于天下。
其间惟《唐书》自颁行迨今几三十载,学者传习,与迁、固诸史均焉。
缜以愚昧,众公之隙,窃尝寻阅新书,閒有未通,则必反覆参究,或舛驳脱谬,则笔而记之。
岁时稍久,事目益众,深怪此书牴牾穿穴,亦已太甚。
揆之前史,皆未有如是者。
推本厥咎,盖脩书之初,其失有八:一曰责任不专,二曰课程不立,三曰初无义例,四曰终无审覆,五曰多采小说,而不精择,六曰务因旧文,而不推考,七曰刊脩者不知刊脩之要,而各徇私好,八曰校勘者不举校勘之职,而惟务茍容。
何谓责任不专?
夫古之脩史,多出一家,故司马迁、班固、姚思廉、李延寿之徒,皆父子论撰,数十年方成。
故通知始末,而事实贯穿,不牴牾也。
后汉东观群儒,纂述无统,而前史讥之。
况夫唐之为国,几三百年,其记事亦已众矣,其为功亦已大矣。
斯可谓一朝之大典。
举以委人,而不专其责,则宜其功之不立也。
今《唐史》本一书也,而纪、志、表则欧阳公主之,传则宋公主之。
所主既异,而不务通知其事,故纪有失而传不知(如胶东郡道彦等,纪书降封县公,而传乃郡公之类。),传有误而纪不见(如《朱宣传》叙天平节度使止有四人,而纪则有七人之类。),岂非责任不专之故欤?
何谓课程不立?
夫脩一朝之史,其事匪轻。
若不限以岁月,责其课程,则未见其可。
尝闻脩《唐书》自建局至印行罢局,几二十年,修书官初无定员,皆兼涖它务,或出领外官。
其书既无期会,得以安衍自肆,茍度岁月。
如是者将十五年,而书犹未有绪。
暨朝廷讶其淹久,屡加督促,往往遣使就官所取之,于是乃仓猝牵课,以书来上。
然则是书之不能完整,又何足怪,岂非课程不立之故欤?
何谓初无义例?
夫史之义例,犹网之有纲,而匠之绳墨也。
故唐脩《晋书》,而敬播、令狐德棻之徒先为定例。
盖义例既定,则一史之内,凡秉笔者皆遵用之,其取舍详略、褒贬是非,必使后人皆有考焉。
今之新书则不然,取彼例以较此例则不同,取前传以比后传则不合,详略不一(如《中宗纪》前与诸帝纪不同,诸帝纪亦自详略不同之类。),去取未明(如皇太子改名并诞节名及上寿皆不书,而上尊号则书之类。),一史之内,为体各殊,岂非初无义例之故欤?
何谓终无审覆?
方新书来上之初,若朝廷付之有司,委官覆定,使诘难纠驳,审定刊脩,然后下朝臣博议,可与未可施用,如此则初脩者必不敢灭裂,审覆者亦不敢依违,庶乎得为完书,可以传久。
今其书颁行已久,而疏谬舛驳于今始见,岂非终无审覆之故欤?
何谓多采小说,而不精择?
盖唐人小说,类多虚诞,而脩书之初,但期博取,故其所载,或全篇乖牾(如代宗吴皇后传之类。),岂非多采小说,而不精择之故欤?
何谓务因旧文,而不推考?
夫唐之史臣书事,任情者多矣(如吴兢魏齐公事,可以推知当日史臣书事,与夺止在其笔端。又如辛云京自立,而传止称其朝命。李德裕执政,增修其父吉甫美事之类。),安可悉依徇而书。
今之新书,乃殊不参较,但循旧而已。
故其失与唐之史臣无异(如太宗放死囚三百九十人,义阳宣城公主四十不嫁之类。)
岂非务因旧文,而不推考之故欤?
何谓刊脩者不知刊脩之要,而各徇私好?
夫为史之要有三:一曰事实,二曰褒贬,三曰文采。
有是事而如是书,斯谓事实。
因事实而寓惩劝,斯谓褒贬。
事实褒贬既得矣,必资文采以行之,夫然后成史。
至于事得其实矣,而褒贬文采则阙焉,虽未能成书,犹不失为史之意。
若乃事实未明,而徒以褒贬文采为事,则是既不成书,而又失为史之意矣。
新书之病,正在于此。
其始也,不考其虚实有无,不校其彼此同异,脩纪、志者则专以褒贬笔削自任,脩传者则独以文辞华采为先,不相通知,各从所好。
其终也,遂合为一书而上之。
故今之《新书》,其閒或举以相校,则往往不啻白黑方圆之不同。
是盖不考事实,不相通知之所致也。
斯岂非刊脩者不知其要,而各徇私好之故欤?
何谓校勘者不举校勘之职,而惟务苟容?
方《新书》之来上也,朝廷付裴煜、陈荐、文同、吴申、钱藻,使之校勘
夫以三百年一朝之史,而又脩之几二十年,将以垂示万世,则朝廷之意,岂徒然哉。
校勘者止于执卷唱读,案文雠对,则是二三胥吏足办其事,何假文馆之士乎?
然则朝廷委属之意重矣,受其书而校勘者安可不思,必也讨论击难,刊削缮完,使成一家之书,乃称校勘之职。
而五人者曾不闻有所建明,但循故袭常,惟务喑嘿,致其间讹文谬事,历历具存,自是之后,遂颁之天下矣。
岂非校勘者不举其职,而惟务茍容之故欤?
职是八失,故《新书》不能全美,以称朝廷纂脩之意。
愚每感愤叹息,以为必再加刊脩,乃可贻后。
况方从宦巴峡,僻陋寡闻,无他异书可以考證,止以本史自相质正,已见其然。
意谓若广以它书校之,则其穿穴破碎,又当不止此而已也。
所记事条,丛杂无次,艰于检阅
方解秩还朝,舟中无事,因取其相类者,略加整比,离为二十门,列之如左。
名曰《新唐书纠谬》,谓擿举其谬误而已。
肤浅之见,乌足贻之同志,姑投之巾笥,以便寻绎而备遗忘云。
元祐四年己巳岁八月望日,夷陵至喜亭,咸林吴缜序。
太皇太后加上尊号推恩本殿官吏亲属诏庆元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九三、《宋会要辑稿》礼五○之一三(第二册第一五三九页)
寿圣隆慈备福光佑太皇太后加上尊号册宝礼毕,本殿官吏并亲属并特与转一官资,令先次开具职名申尚书省
恭上寿圣隆慈备福太皇太后尊号曰寿圣隆慈备福光佑太皇太后庆元二年十月三日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九三、《宋会要辑稿》礼五○之一○(第二册第一五三七页)
朕躬修孝道,务协礼经。
奉三朝母仪之崇,必极推尊之典;
合万国人心之愿,少伸归美之诚。
增衍鸿名,预颁明诏。
寿圣隆慈备福太皇太后道先太极,德广重坤。
胥宇同功,丕赞中兴之业;
补天契妙,娄参内禅之谟。
冲虚自适于性贞,安乐方延于寿祉。
属圣父倦勤之际,命菲躬嗣服之初,率慈训之禀承,荷深仁之覆护。
虽殚至养,念莫报于隆恩;
茂阐徽音,宜亟加于显号。
以著辉光之盛,以昭保祐之休。
尚需吉制之行,首备缛仪之举。
邦家之庆,臣子攸同。
加上太后册宝推恩亲属诏庆元三年三月十六日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九三、《宋会要辑稿》礼五○之一三(第二册第一五三九页)
寿圣隆慈备福光佑太皇太后册宝礼毕,亲属内侄女咸安郡夫人吴氏、咸宁郡夫人侄妇新安郡夫人雷氏、韩氏,并加封国夫人
淑人赵氏加封郡夫人,侄妇三人、侄孙女一十三人、曾侄孙女二人、亲属韦氏、潘氏、陆氏、张氏、左氏、王氏、周氏、张氏、王氏、吴氏,内已有封号,特与加封,未经封号,并与初封。